首页 > 今日汽车 > 今日汽车 > 为什么买华为手机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揭秘

为什么买华为手机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揭秘

发布时间:2024-08-12 14:00:56来源: 15210273549

为什么买华为手机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揭秘

为何购买华为的用户在减少?以下4个理由是真实的

华为在去年忽然推出了Mate60,在销售与品牌的双重加持下,华为的手机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出现了爆炸,相对于国内其它竞争对手,华为在创新方面有着极为显著的优势,许多竞争对手在购买新款机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转而选择华为。

不过,奇怪的是,虽然华为的手机又回来了,而且它的名声也在迅速地回升,但是现在,购买华为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认真思考一下,也许有4个因素导致了这个问题,很有道理。

1.准入障碍

华为与苹果是最近几年中国智能机的可靠可靠度最好的例子。华为的Pura70系列的推出,标志着华为的两款旗舰手机都突破了5000美元大关,高端版Pura70 Ultra甚至达到了10000美元。

不过,大部分的一般用户,都会把一款新手机评价为“高性价比”,想要用最低的价格买一台新手机。因此,尽管华为的手机在技术上有着卓越的革新,但是因为技术壁垒太高,使得许多消费者都不敢轻易尝试。

2.开始时的艰难

虽说华为Mate60系列在去年推出时,给了不少人惊喜,但由于产量有限,这也是华为产品在市场上的一大阻碍,比如华为Mate60 Pro,哪怕发售了三、五个月,依旧是供不应求,最后还得涨价。

而且,这款产品的预售,也出乎了不少粉丝的意料,他们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拿到心仪的产品,最终还是选择了华为,而是选择了另一种选择。

3、缺乏对产品的反复更新的热情

许多消费者喜欢华为,就是因为他们希望,每次推出的新产品,都会有更多的更新,更多的功能。在不懂手机行业的人看来,拿上一代和上一代做个比较,也是最直观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 iPhone的推出,由于"牙膏"般的更新而饱受消费者的抱怨,以及糟糕的销售与声誉, iPhone在中国的占有率持续下降。

华为刚刚推出的旗舰Pura70也是一样,售价超过5000,不但没有采用麒麟9010芯片,而且还取消了 GPS定位系统,更没有了远程控制,这让消费者对它的兴趣大打折扣。

4. 让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

除了品牌的影响之外,现在的很多人都有很多性价比高的手机,比如真我 GT系列,一加系列,爱奇艺 OO系列,小米 K系列,都是走低价路线的,在用户看来,它们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既便宜又高兼容。

并且不止是华为在发展,大游也在发展,在经历了数年的发展之后,在中低端、高端机型上,已经拥有了不同的定位,并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这样一来,购买华为的用户群的比重就会降低。

总之,这四点理由都是很现实的,华为要获得更多的顾客,就必须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今日汽车更多>>

比亚迪力压美系排名第五,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十出炉 出乎意料!雷克萨斯敲定国产,但只生产纯电动 1月售3万余台,重夺“销冠”宝座,小鹏终于逆袭了 1月新能源销量:小鹏跃3万,小米超2万,都是什么含金量? SL-FILTER盛联滤清器:带您揭开机油滤清器测评迷雾! 2024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比亚迪名列第五 224323台,同比增长10.3%,奇瑞集团2025年1月销量出炉 阿维塔1月售8826台,同比上涨25%,环比有所下滑 多家车企发布1月销量 小鹏突破3万大关 理想汽车微微下滑 三款高端国产轿车来袭 尊界S800、仰望U7领衔 2025年刚过,本田就召回136.7万辆!快看你的车中招了吗! 全世界64%的纯电动车,被中国人买走了! 通用汽车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29亿美元!受中国业务重组影响! 现代昂希诺,中国没人买,但全球销售200万辆! 2024年泰国汽车生产减少20%,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保时捷Taycan 有4个吉尼斯世界记录,你知道是什么吗? 20万纯电家轿怎么选,新款极氪007还是小米SU7 新赛道来了!从CES看汽车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与未来趋势 BBA三巨头24年战报公布,谁是英雄or谁被打击? Rivian新专利申请:加热透镜以去除车灯沉积物 雷诺集团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1.3% 吉利汽车埃及工厂投产,未来年产能达近3万台 延锋胡斐:出海迈入新阶段,物流规划助力海外运营 海力达张悦:打造深度本地化的全球企业在供应链端的实践与思考 兰博基尼 再破纪录 2024年销售创历史新高! ​第10000辆交付!长超5米1,拥有百万实力仅售33万多,BBA不香了 零跑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耐世特常熟基地开业 “两新”补贴细则出炉 今年车市将迎2300万辆增量空间 2025武汉国际新能源汽车工业展,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 2025汽车购新补贴政策在即,是时候迎接新车变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