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汽车 > 今日汽车 > 我买了4辆车后,才明白买车要先看品牌,再选车型才不会吃亏

我买了4辆车后,才明白买车要先看品牌,再选车型才不会吃亏

发布时间:2024-08-29 11:53:31来源: 13041198719

很多人第1次买车的时候其实都是一头雾水,对于他们来讲车就是一张白纸,大家只知道手里面揣了这么多的预算,要买辆适合我自己的代步车,但是不知道这辆车要怎么选才不会吃亏。我自己买了4辆车以后,才明白咱们买家用车你一定要先看好品牌,然后你再去选择车型才不会吃亏,否则的话你就会像我一样浪费了不少钱在不同的车型上,到现在手里都没有一辆像样的车。


先看品牌能预防买到杂牌车

实际上我们一开始买车,咱们对车肯定都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什么样的车才能适合你的用车需求,甚至你连自己的用车需求是什么样的可能还不知道。人生的第1辆车是非常非常难买的,为了避免买回来很快就后悔。所以,第1辆车我们只能是找市场上一些长期口碑好,脍炙人口的车型去分析,最终选出来哪一辆车才能最适合我们。这辆车必须具备别人买了不容易后悔的优点,这样选出来的车我们买回来之后,才不会在你开了三两年之后就后悔又要卖掉这个车。


人都是一样的,买一辆车会不会后悔,最主要是取决于这辆车能不能满足你的虚荣心,能不能满足你的用车需求这两点。如果这辆车既不能满足你的用车需求,又满足不了你的虚荣心,那么这个车买回去后肯定就会后悔。而一个人骨子里面就是这样子,喜欢潜移默化的跟别人去做对比,自己有的东西会跟别人也有的对比一下,看自己的东西占不占优势。如果自己的东西占优势,别人的东西不占优势,那么自己就不会觉得自己买亏了,反而觉得别人买亏了。那你想一下,如果你买一辆杂牌的车回来,设计的比较激进但是不耐看,而人家开的是大品牌的车子,设计的造型百看不腻还略微带点气场。你跟人家的一对比,你会不会觉得你的这个车比不上别人的车呢?那么这种情况下你会不会觉得你这个车开出去满足不了你的虚荣心,也就是说很没有面子,这种情况下会不会你就后悔了?


买车虽然跟买手机的价格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买车本质上跟买手机是差不多的。你想象一下,2024年的今天,你买到了诺基亚的手机,跟这个手机跟朋友的苹果15PROMAX对不后,那么你会不会觉得你买的这个诺基亚比不上人家的苹果手机?你会不会觉得你本来是有实力买苹果手机的,但是因为不懂结果才买了诺基亚,那么这样一来的话,你会不会后悔你想要把诺基亚卖掉,然后再买一个苹果手机回来呢?所以咱们买车前一定要先看品牌,专门挑市面上知名度比较大的大牌子车企的4S店进去逛。

大品牌的车型随便一款都能满足大部分人的用车需求

它大品牌的车企造出来的车型,你随便拿一款出来,它都是比较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用车需求的。等于是说你选中了一个品牌之后,比如说你选的是大众,那么不管你是买宝来还是买朗逸,甚至是买迈腾,这些车随便一辆,它都能满足大部分人的用车需求,本质上也就是说能满足你的虚荣心。

 

今日汽车更多>>

比亚迪力压美系排名第五,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十出炉 出乎意料!雷克萨斯敲定国产,但只生产纯电动 1月售3万余台,重夺“销冠”宝座,小鹏终于逆袭了 1月新能源销量:小鹏跃3万,小米超2万,都是什么含金量? SL-FILTER盛联滤清器:带您揭开机油滤清器测评迷雾! 2024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比亚迪名列第五 224323台,同比增长10.3%,奇瑞集团2025年1月销量出炉 阿维塔1月售8826台,同比上涨25%,环比有所下滑 多家车企发布1月销量 小鹏突破3万大关 理想汽车微微下滑 三款高端国产轿车来袭 尊界S800、仰望U7领衔 2025年刚过,本田就召回136.7万辆!快看你的车中招了吗! 全世界64%的纯电动车,被中国人买走了! 通用汽车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29亿美元!受中国业务重组影响! 现代昂希诺,中国没人买,但全球销售200万辆! 2024年泰国汽车生产减少20%,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保时捷Taycan 有4个吉尼斯世界记录,你知道是什么吗? 20万纯电家轿怎么选,新款极氪007还是小米SU7 新赛道来了!从CES看汽车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与未来趋势 BBA三巨头24年战报公布,谁是英雄or谁被打击? Rivian新专利申请:加热透镜以去除车灯沉积物 雷诺集团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1.3% 吉利汽车埃及工厂投产,未来年产能达近3万台 延锋胡斐:出海迈入新阶段,物流规划助力海外运营 海力达张悦:打造深度本地化的全球企业在供应链端的实践与思考 兰博基尼 再破纪录 2024年销售创历史新高! ​第10000辆交付!长超5米1,拥有百万实力仅售33万多,BBA不香了 零跑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耐世特常熟基地开业 “两新”补贴细则出炉 今年车市将迎2300万辆增量空间 2025武汉国际新能源汽车工业展,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 2025汽车购新补贴政策在即,是时候迎接新车变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