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汽车 > 今日汽车 > 比亚迪在国外被玩坏,新外号已出炉!网友:BYD这下名声在外了

比亚迪在国外被玩坏,新外号已出炉!网友:BYD这下名声在外了

发布时间:2024-06-18 09:20:01来源: 15210273549

文化差异下品牌出海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前言: 比亚迪因其英文标识“B ”在海外市场引发争议,被部分外国用户戏称为“B”,再次将中国品牌出海的文化差异挑战推至台前,从最初的车标谐音梗,到如今的文化解读偏差,比亚迪的海外经历似乎折射出中国品牌在国际化道路上遭遇的种种困境

 

一、 “B Y D”缘何成为“B”?

比亚迪将“B ”印刻在车尾,意图传递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品牌理念,这一在国内引发广泛共鸣的口号,在海外市场却遭遇了“水土不服”,部分外国用户对“B ”的解读更倾向于字面意思,认为企业试图将自身理念强加于用户,忽略了个人意志和选择自由,反而引发了他们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B”这一戏谑的称呼,看似是对比亚迪英文标识的简单缩写,实则反映出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差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崇尚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企业宣传语更注重个性化表达和情感共鸣,而中国文化更偏向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成就梦想”这一带有集体奋斗色彩的口号更容易引发国人的共鸣

二、 从“车标谐音”到“解读偏差”:文化差异成品牌出海“拦路虎”?

从早期的车标谐音梗,到如今的文化解读偏差,比亚迪在海外市场遭遇的品牌形象危机,并非个例,而是中国品牌出海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将国内成功的品牌策略和营销模式直接复制到海外市场,最终导致“水土不服”,甚至引发负面舆论

文化差异就像一座无形的墙,阻碍着中国品牌与海外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想要跨越这堵墙,中国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消费心理,将品牌理念与当地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赢得海外用户的认可和喜爱

三、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品牌出海需迈过哪些“坎”?

面对文化差异的挑战,中国品牌在出海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传递给世界

要注重品牌本土化,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和审美偏好,对品牌名称、标识、宣传语等进行本地化设计,避免出现文化误解和偏差

要加强跨文化沟通,积极与海外媒体、意见领袖和消费者建立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海外用户传递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塑造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

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体验赢得海外用户的信赖和口碑,用实力说话,打破文化偏见

结语: 比亚迪“成就梦想”海外遇冷,为中国品牌出海敲响了警钟,文化差异是品牌国际化道路上不可忽视的挑战,中国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跨越文化障碍,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对中国品牌出海的看法和建议

今日汽车更多>>

比亚迪力压美系排名第五,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十出炉 出乎意料!雷克萨斯敲定国产,但只生产纯电动 1月售3万余台,重夺“销冠”宝座,小鹏终于逆袭了 1月新能源销量:小鹏跃3万,小米超2万,都是什么含金量? SL-FILTER盛联滤清器:带您揭开机油滤清器测评迷雾! 2024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比亚迪名列第五 224323台,同比增长10.3%,奇瑞集团2025年1月销量出炉 阿维塔1月售8826台,同比上涨25%,环比有所下滑 多家车企发布1月销量 小鹏突破3万大关 理想汽车微微下滑 三款高端国产轿车来袭 尊界S800、仰望U7领衔 2025年刚过,本田就召回136.7万辆!快看你的车中招了吗! 全世界64%的纯电动车,被中国人买走了! 通用汽车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29亿美元!受中国业务重组影响! 现代昂希诺,中国没人买,但全球销售200万辆! 2024年泰国汽车生产减少20%,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保时捷Taycan 有4个吉尼斯世界记录,你知道是什么吗? 20万纯电家轿怎么选,新款极氪007还是小米SU7 新赛道来了!从CES看汽车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与未来趋势 BBA三巨头24年战报公布,谁是英雄or谁被打击? Rivian新专利申请:加热透镜以去除车灯沉积物 雷诺集团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1.3% 吉利汽车埃及工厂投产,未来年产能达近3万台 延锋胡斐:出海迈入新阶段,物流规划助力海外运营 海力达张悦:打造深度本地化的全球企业在供应链端的实践与思考 兰博基尼 再破纪录 2024年销售创历史新高! ​第10000辆交付!长超5米1,拥有百万实力仅售33万多,BBA不香了 零跑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耐世特常熟基地开业 “两新”补贴细则出炉 今年车市将迎2300万辆增量空间 2025武汉国际新能源汽车工业展,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 2025汽车购新补贴政策在即,是时候迎接新车变革了吗?